- UID
- 169246
- 阅读权限
- 90
- 注册时间
- 2021-11-25
- 最后登录
- 1970-1-1
- 在线时间
- 小时
- 人气
- 点
- MC币
- 个
- 贡献
- 点
|
这是一个4G基站,简简单单,清清爽爽。加速器的最新消息可以到我们平台网站了解一下,也可以咨询客服人员进行详细的解答!
然而,到了5G时代,一切就都复杂了起来。为了解决覆盖、容量、或者在建设初期抱4G的大腿,5G把“双连接”搞得风生水起。
所谓双连接,就是手机可以同时连接到两个基站。这两个基站可以是一个4G基站加上一个5G基站,也可以全都是5G基站,因此叫做MR-DC(M-R
D C)或者NR-DC。
这个架构看起来也不复杂,但一细想问题还挺多。
这两个基站有没有主次之分?双连接和载波聚合能否共存?控制面在哪个基站上?用户面数据怎样分流?对核心有没有要求?
首先,虽说这俩基站都是为用户服务的,但地位上确有主次之分。
地位高的,叫做“主节点”(MN,M N);地位低的,理所当然地就叫“辅节点”(SN,S
N)了。
手机要上时,首先接入主节点,然后再根据需要添加辅节点。主节点也称作“锚点”,负责跟核心的控制面交互。
不论是主节点还是辅节点,内部都还可以支持多个载波进行载波聚合。
对于主节点,内部那一坨载波一聚合,就相当于把多个载波打包成了一组,我们统一叫做主小区组(MCG,M
C G)。
对应的,辅节点内部的多个小区就被称作辅小区组(SCG,S C
G)。
如果我们再继续下钻,会想到载波聚合里面的载波也分主次啊,跟这个MCG和SCG到底咋样才能和平统一呢?
对于MCG,跟普通的载波聚合类似,主小区也称作P(P
),辅小区还称作S(S )。
对于SCG,主小区被称作PSC(P S
,主辅小区),剩下的普通辅小区则依旧称作辅小区SC。
不论是MCG还是SCG,主小区疑是非常重要的,发挥着提纲挈领的特殊作用,因此PC和PSC又统称为特殊小区(S
C,简作C)。下面我们来说手机和基站之间的用户面逻辑链路:数据承载。
从手机的视角来看,谁跟我存在收发数据的关系,就是跟谁之间建立的承载。也就是说,手机跟主节点之间的数据承载叫做MCG承载,跟辅节点之间的数据承载叫做SCG承载。如果手机跟主节点和辅节点同时存在承载,则叫做分裂承载(S
B),这表明数据在某个节点进行了分流。
由于基站同时跟手机和核心相连,视野自然比手机宽得多,不但知道数据比较终从哪个节点发给了手机,还知道从核心来的数据流经了哪些节点,有没有进行分流。
数据分流点,也就是双连接中跟核心存在用户面连接的基站,作为线承载的终结点,会根据需要选择是否进行分流。如果分流点在主节点,但未进行分流的话,自然只有MN终结的MCG承载;如果分流,则可以形成MN终结的SCG承载和MN终结的分裂承载。如果分流点是辅节点,但还未进行分流的话,自然只有SN终结的SCG承载;如果分流,则可以形成SN终结的MCG承载和SN终结的分裂承载。
就一个双连接,至于搞这么复杂么?
际上,考虑到连接的是4G核心还是5G核心,基站是4G还是5G等细分情况,真情况比这还要复杂。我们在5G络部署初期NSA、SA的一系列选项,本质上就是双连接这些技术点的应用例。下面我们就以NSA架构的选项3、以及SA架构的选项2为例,来看看它们都是怎样现双连接的。选项3本质上是4G基站和5G基站之间的双连接,也叫做EN-DC。核心采用4G
EPC,4G基站是主节点,也就是控制面锚点;5G基站是辅节点,也是用户面的分流控制点。
对于语音业务,选项3只能走4G且不进行分流,这就形成了MN终结的MCG承载;对于数据业务,如果5G基站不进行分流,就是SN终结的SCG承载,如果进行分流,则会形成SN终结的分裂承载。在选项2上现双连接叫做NR-DC,也就是5G基站和5G基站之间的双连接。核心采用5GC,一个5G基站采用S6G频段,作为主节点以及分流控制点;另一个5G基站采用毫米波频段,作为辅节点。
随着5G部署的深入,在中频段35GH或者26GH单独组(选项2)的基础上,再通过NR-DC叠加毫米波,现上下行超高速率,已成为越来越多运营商的选择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