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尚未登录,请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! 登录 | 加入最MC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 找回密码
 加入最MC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93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[【少女の茶会】] 今日热点辨治干燥综合征心得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22-6-11 01:56:57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
陆燕江苏省中医院风湿免疫科促进沙拐枣产业持续健康发展、推动中医药事业繁荣壮大,具有重意义。



干燥综合征(S’,SS)是一种主要累及全身外分泌腺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,以口干、眼干、关节痛、反复腮腺肿大、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,严重者可累及内脏。SS在我国的患病率为03%~07%,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为3%~4%,女性多见。本病病因不清,目前尚理想的治疗方法。


SS在中医学文献中相似的病记载,现大多医家认为可归属为“燥证”范畴。全国中医痹病专业会所著《痹病论治学》,把合并关节疼痛者归属为“燥痹”,有脏腑损害者可称之为“脏腑痹”,临床多治以滋阴之品。笔者认为,在辨治本病的过程中,应充分考虑到滋阴之品多重浊黏腻,多用、久用,会有滋腻碍胃之虞。要结合患者情况,佐以疏风通络、活血化瘀、健脾和胃、祛风化痰等药物,时时顾护胃气,才会有利于疾病的康复。


发病机理


干燥综合征,类属中医的“燥证”范畴,本病的病机关键在于“阴虚”,轻则肺胃阴伤,重则肝肾阴亏。多因素体阴虚或感染邪而致津液生化不足,阴血亏虚,津液枯涸,致使清窍、关节、经络失于濡养。本病主要与肺、胃、肝、肾阴虚有关,病程日久,五脏皆可发病。


辨证要点


本病的辨证要点,是燥邪伤阴或津伤化燥,致多系统、多脏器受损,日久可由燥致痹。痹者,闭也,不通之意。故本病有脏腑气机失调,经气失其畅达,气血运行涩滞的病理改变。临床可见津亏失濡、阴虚发热、燥瘀相搏或燥痰互结的特点。


辨表里虚本病早期燥邪犯肺者,起病急、病程短,多属表属;而先天禀赋不足或失治误治、久病及里者,起病慢、病程较长,耗伤气血津液、脏器受损,属里属虚;久病里虚者若内生痰浊瘀血,或复感外邪,则多属虚夹杂。


辨气血津液本病早期燥邪侵袭机体,多以肺卫表证为主,可损及津液,日久病及阴血,“津血同源”,出现血虚津亏的表现。后期出现气血亏虚,又因气虚以行血可致气滞血瘀之证。若气虚运化水湿不利、痰浊内生,复与瘀血搏结于皮下可见瘿核;痹阻于经络血脉可致麻木疼痛。


辨脏腑亏虚肺开窍于鼻,主皮毛,主宣降气机津液,肺阴受累则见干咳、鼻干、皮肤干涩或咽干不适;脾开窍于口,主四肢肌肉,为胃行其津液,故脾病则四肢不用,津不上承而致口干,胃阴不足虚火上攻则口干更甚,口舌生疮易溃,肠道失润则大便秘结;舌为心之苗,心阴受损可见口舌干燥,甚则灼痛,若心神失养则有心悸、失眠等证;肝开窍于目,主筋,主疏,肝阴虚则清窍筋脉失养而见眼干少泪,视物模糊,肢体麻木,若疏失常,气机不畅又可见气滞血瘀的表现;肾藏精主骨,若肾阴不足则可见消瘦,腰膝酸软,烦热盗汗等证。


分型证治


燥邪犯肺临床表现为口鼻干燥,眼干少泪,牙龈肿痛,干咳痰或痰少黏稠,难以咯出,常伴发热,周身酸楚,溲赤便结。舌干红,苔薄,脉细数。本证多见于干燥综合征早期。治以清燥润肺止咳,方用清燥救肺汤加减。咳而口干渴甚者,加玉竹、白芍、旋覆花(布包煎);口干咽燥而疼痛者,加牛蒡子、玄参等;烦渴甚者,加玉竹、乌梅、石斛等;口苦而燥者,方中加沙参、枇杷叶;阴津过耗,口干甚者,加石斛、玉竹、沙参。


肺胃津伤临床表现为口干少津,唇舌破溃,易患感冒或咽干口燥,干咳少痰,可伴发热、便秘,舌红苔薄质干,脉细数。治以清肺益胃,滋阴生津,方用沙参麦冬汤合竹叶石膏汤。胃热燥盛者,加生石膏(先煎)、知母;中脘痞满胁痛者,加枳、半夏、陈皮、延胡索;恶心欲吐者,加苏梗(后下)、竹茹、旋覆花(布包煎);大便燥结难下者,加瓜蒌、炒枳、火麻仁。


心脾两虚临床表现为面少华,头昏目涩,口干鼻干,疲乏力,焦虑烦躁,失眠多梦,肌肤毛发枯燥,舌嫩红少津,苔少,脉细。治以滋阴润燥,养血安神,方用地梅四物汤合连阿胶汤。心中惊悸不安者,加生齿(先煎)、琥珀粉(分冲);心悸胸闷胸痛者,加丹参、瓜蒌、醋延胡索;心悸气短者,加太子参、莲子肉。


肝肾阴虚临床表现为眩晕耳鸣,口干目涩,视物模糊,腰膝酸软,形体瘦削,烦热盗汗,少寐多梦,舌红苔少或苔,脉细数。本证多见于50岁以上女性或干燥综合征病情较重者。治以滋补肝肾,养阴生津,方用明目地丸合大补阴丸。


气血瘀阻临床表现为口干咽燥,眼干目涩,皮肤枯糙,肌肤甲错,可见结节红斑、皮疹,腮腺肿大,四肢关节疼痛或活动不利,舌质暗,少津或有瘀点,脉细涩。本证多见于病情较重者。治以益气活血,化痰祛瘀,方用大虫丸加减。周身酸楚疼痛者,加忍冬藤、伸筋草、地;肩臂疼痛者,加威灵仙、片姜、赤白芍;肌肉酸楚疼痛者,加炒桑枝、地、络石藤、丹参等;筋脉动者,加赤芍、炙龟板(先煎)、生牡蛎(先煎)。


阴虚燥热临床表现为眼干目涩,口咽干燥,面部炙热,唇红口干,易于破溃,舌干津、苔,舌质殷红,脉细小而数。治以清热凉血,养阴润燥,方用犀角地汤加减。


用药注意事项


1.治疗要重视本病的双重性与复杂性,在生津增液、滋阴润燥的同时,要结合患者的客观情况,佐以疏风通络、活血化瘀、健脾和胃、祛风化痰等药物,时时顾护胃气。因滋阴之品,多重浊黏腻,多用、久用,不滋腻碍脾之虞。


2.滋阴药当属改善病情的首要药物。但中医素有津液不得濡润,因虚生燥,因燥生滞、生瘀之说,故滋阴生津的同时,亦应注重化滞、散瘀、祛除标的一面。可使瘀去血活,气机调畅,津液畅达。


3.活血化瘀之味,亦当用甘寒或苦微寒、辛苦温之丹参、莪术、赤芍、丹皮、丝瓜络等。若用温热之当归、川芎、红花、鸡血藤等之类,其用量宜小,以免阴液未复而再损伤。大苦大寒之品,如非热,宜慎用、少用,以苦能化燥之故。


燥证,比较重补血通络活血,以通为补,是针对腺体闭塞而设立。此种闭塞基本病理病变为炎症增生,治以解化瘀。常重用白花蛇舌草、肿节风、忍冬藤、鸡血藤;瘀久必有热,应用些苦寒清瘀之药如连、栀子、柏、知母、板蓝根。


4.风药宜用甘辛平、甘辛寒或辛苦平、辛苦微温之品,此为风药中之润剂,既伤阴之弊,又符合“辛以润之”的经旨。如丝瓜络、忍冬藤、络石藤、豨莶草、桑枝、海桐皮、防风、青风藤、海风藤、天仙藤、伸筋草等,均有疏经活络、宣痹止痛之功。


5.本病到了后期,多阴损及阳,形成气阴两虚、阴阳两虚、正气不足之证。当此之时,治宜益气养阴,阴阳并调,大补气血,扶正祛邪。若筋脉失荣,精亏髓空,骨、关节变形者,则养血荣筋,填精益髓,温阳壮督,甚至虫蚁搜剔等法均可用之。总之,治疗方法要灵活达变,不可拘泥。


6.在治疗过程中,食物疗法的效果不容忽视。可嘱患者常服百合、莲子、银耳、枸杞子,百合粥、鲜藕罗卜汤、菊花茶、决明子代茶等。





落枕中医诊疗技术
石瘿杜雨茂:辨治奇难病证验案6
分享到: 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