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UID
- 169246
- 阅读权限
- 90
- 注册时间
- 2021-11-25
- 最后登录
- 1970-1-1
- 在线时间
- 小时
- 人气
- 点
- MC币
- 个
- 贡献
- 点
|
王玉生 山东省德州市中医院紧紧围绕鸭舌头和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为核心,建立汉源特色的中药质量保证体系。
近读《中医药报》8月8日许成辉先生“燥邪质论”一文(以下简称“许文”),将燥邪总结为:“燥邪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邪气,而是其他致病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,燥只是一种外在表现,并不是病理质”。许文比较后将燥的质归纳为王士雄所说的“阴竭则燥”和“阴凝则燥”。笔者认为,燥邪是一种真正的致病邪气,把这种外感燥邪归并至内燥之中,将外燥邪气和内燥的病理改变混为一谈,为不妥。
许文把“内挟温热而燥生”列为否认燥邪这一邪气的论据之一,际上风温、暑温,甚至风寒侵入人体化热后皆可伤津耗液成燥,怎么能和外感秋燥相提并论许文引用《医学入门》中燥邪伤津的特点,是想从邪气伤津耗液成燥的一个方面去说明“阴竭则燥”的观点,而整个温病过程中伤津致燥和六燥邪致病根本不是一回事。许文通过“外有风寒束表,内有饮邪停蓄,从而导致内在的阳气受郁,失其宣散、温煦的功能;水津失去阳气的温化……所以局部出现暂时的燥证”等病理改变致“阴凝则燥”,来说明燥邪的质,导致了六燥邪和内燥的概念不清。
历代医书及近现代科教书皆把“燥”列为六之一,燥为秋季主气。初秋因夏热余气未除,感人后成为温燥,多以桑杏汤治疗;秋末已临近寒冬,感人后多为凉燥,多以杏苏散治疗。历代医家对于秋燥的论述及治疗证明了秋季燥邪伤人的必然性,如清代温病大家叶天士、吴鞠通等皆有专篇论述秋燥的诊治。
笔者认为,对于燥邪的质,还是应分外燥和内燥论述,外燥为六之一,是秋季多发的致病邪气;内燥则是在不同的疾病之中,因不同的病理转变影响而成,即“阴伤而燥”甚或“阴竭而燥”。至于“阴凝而燥”只是一种病理改变的外在表现,不可列入燥邪的范围。
芍药甘草汤治胃脘痛
单纯疱疹病性角膜炎辨治 |
|